红心红苕要成香饽饽-【新闻】
红心红苕要成香饽饽
7月25日,蒲江县大兴镇水口村的史志良一早就起来,对他种植的红心红苕进行管理,期望在秋后获得一个好收成。也许他还不知道,刚刚通过省科技厅鉴定的一项新技术,从此会让他的红苕不愁销。 新技术把红苕变小麦 这项新技术就是由四川大学和成都派立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完成、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甘薯颗粒全粉生产技术方法”。 据四川大学的有关专家介绍,甘薯颗粒全粉是红苕经脱水后分散的单个细胞的产物,这种产品因细胞壁是完整的,细胞内的物质没有流失,所得产品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其原有的营养、芳香等物质,且产品也因细胞破碎率低,物理特性得到改善,获得良好的商品性,如低的粘度、扩展大的分散性、均衡的复水性。由于产品的物理特性有本质的改善,可用做面包、馒头、膨化食品、汤料、冲服剂等制品的原辅料。 甘薯颗粒全粉与过去加工的甘薯淀粉的主要区别在于甘薯颗粒全粉是新鲜红苕制品,它包含了新鲜红苕中除薯皮以外的全部干物质:淀粉、蛋白质、糖、脂肪、纤维、灰分、维生素、矿物质等。复水后的甘薯全粉呈新鲜甘薯蒸熟后捣成的泥状,并具有新鲜红苕的营养、风味和口感。甘薯颗粒全粉由于保存了红苕中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糖等营养成分,以及胶原与粘液多糖蛋白,不仅保持了其作为抗癌食品的优势,而且储藏时间也延长了一倍。 而甘薯淀粉仅主要含有红苕中的淀粉这一单一成分,其他营养元素含量极低或不含,因此甘薯淀粉不具有甘薯所特有的营养、风味和口感。一句话,“就是甘薯颗粒全粉利用了红苕去皮后的所有物质,加工后的产品可以代替面粉作原料。” 订单红心苕亩收800元 我省是红苕生产大省,有面积1222万亩,年产红苕1818吨,在利用上附加值很低。据统计,我省红苕总产量的50%用于饲料,15%用于直接鲜食,6%-8%用于留种,储运损耗接近20%,只有10%用于加工。并且用于加工的部分也主要使用土法,进行粗淀粉的加工,一吨的售价也就2000元左右,并且销路不是很好。加工精淀粉可获得比粗淀粉高一倍的价格,但存在一个污染问题,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能够经济有效解决的办法。 目前,派立公司试生产的颗粒全粉用于公司甘薯深加工产品后,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甘薯原味和产品质量,其产品V他酥由原来的鲜甘薯作原料改为以甘薯颗粒全粉作原料后,出厂价每吨提高了7000元,而且出口十分受欢迎。 闻讯派立食品公司生产出甘薯颗粒全粉的消息,前来订购甘薯颗粒全粉的企业络绎不绝,虽然出厂价达到2万多元一吨,但公司还不对外销售,因为“我们自己都不够用。” 派立公司还在蒲江、资中、资阳等县市,通过“订单”生产的形式,建立了2万多亩的红苕种植基地,这样他们可年收购红苕4万吨,可加工红苕颗粒全粉4000吨。由于这个量还远远赶不上该厂的需要,他们的第二条生产线正在建设之中。按照“订单”规定,他们对农民的保底收购价是0.4元/公斤,如农民亩产红苕2吨,这样单种红苕一季,农民亩收入可达800元。 据该公司何学勤介绍,加工红苕颗粒全粉,对红苕品种是有要求的,即要求种食用型的红心红苕,因为它含有天然色素,加工后的全粉看上去颜色要好看得多,用途也更广一些。等第二条生产线建成后,他们将扩大“订单”种植面积,品种主要就是红心红苕。 链接 颗粒全粉与淀粉的区别 甘薯颗粒全粉:是新鲜红苕制品,它包含了新鲜红苕中除薯皮以外的全部干物质:淀粉、蛋白质、糖、脂肪、纤维、灰分、维生素、矿物质等。复水后的甘薯全粉呈新鲜甘薯蒸熟后捣成的泥状,并具有新鲜红苕的营养、风味和口感。 甘薯淀粉:主要含有红苕中的淀粉这一单一成分,其他营养元素含量极低或不含,因此甘薯淀粉不具有甘薯所特有的营养、风味和口感。